有效预习,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垫脚石
——浅谈如何有效提高盲生数学自主预习能力
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夏昀
内容摘要: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预习,在预习中充分展现出来。对于盲生来说,有效的预习,能够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,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。本文从盲生数学预习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实施策略入手,浅谈如何在预习中有效提高盲生数学自主预习能力。不到之处,仅供商榷。
关键词:盲生、有效预习、自主学习、现状调查
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教材进行准备性地学习,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: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,动手实践,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。”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、经验基础上的预习,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,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、技能、数学思想和方法,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,也为创设活泼、生动、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。所以,我们要重视盲生的数学预习工作。
一、盲生数学预习现状调查分析及存在问题
课前预习是听课的基础,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。以往的数学教学经验告诉我,很多盲生往往不重视预习,他们认为:预习多麻烦,有一些陌生的符号还看不懂,上课时老师反正会讲,到时认真听就行了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。于是,我设置了以下简单的问卷调查:
盲班预习现状调查问卷
时间: 班级:
(请如实回答以下问题,可选一项,也可以选多项。)
①本学期所上的数学课,你有进行过课前预习的占多少?( )
A.每节课前都预习 b.差不多一半 c.偶尔 d.从不预习
②你预习了哪些内容?( )
a.概念 b.例题 c.相关习题
③每次预习的内容你能看懂吗?能看懂多少?( )
a.全部都能看懂 b.偶尔有些不能看懂
C.偶尔有些能看懂 d.全部都看不懂
④你会深入理解概念的意思吗?( )
a.会 b.有时会 c.从不会
⑤例题的解答你会思考每一步骤的依据是什么,运用了哪些概念吗?( )
a.会 b.有时会 c.从不会
⑥每次预习的内容你只看一遍吗?( )
a.是 b.不是
⑦你觉得你会预习吗?
a.会 b.有点会 c.不会
调查数据如下:
问题
选项
a
人数
b
人数
c
人数
d
人数
①本学期所上的数学课,你有进行过课前预习的占多少?
每节课前都预习
2
差不多一半
8
偶尔
3
从不预习
1
②你预习了哪些内容?
概念
14
例题
14
相关习题
8
③每次预习的内容你能看懂吗?能看懂多少?
全部都能看懂
1
偶尔有些不能看懂
8
偶尔有些能看懂
3
全部都看不懂
2
④概念你会抠字眼去理解吗?
会
2
有时会
8
从不会
4
⑤例题的解答你会思考每一步骤的依据是什么,运用了哪些概念吗?
会
0
有时会
9
从不会
5
⑥每次预习的内容你只看一遍吗?
是
9
不是
5
⑦你觉得你会预习吗?
会
3
有点会
5
不会
6
调查结果显示:我校盲班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,只有少数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。但是预习的质量却不容乐观,只有极少数同学在预习时注重了概念、例题、相关习题的预习,并且大部分内容都能看明白,而且预习的内容不止看过一遍;其余的同学预习仅止于看一下概念和例题,不会注重概念和例题的联系,不会找出与新知识相关的习题,预习的内容有很多都不懂。更甚者那少数很少预习的同学,新知识几乎都看不懂,对于预习的内容仅止于蜻蜓点水,知道在哪一页,到时上课的时候找得到。
就目前的数学预习现状而言,预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盲生数学成绩的优劣。预习最充分的同学是数学学得最轻松、最好的;做了预习,但仅止于看一下第二天上课内容的同学,上课的时候能够比较有针对性的听课,但是自学能力比较差;还有那少数很少预习的同学,由于预习习惯比较差,也没有预习方法,学习效果很不好,上课的时候不能听懂所有的课,所教的知识不能够全部掌握,是班上数学学得差的学生。
经过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,我发现盲生在进行数学预习时存在一定问题:
1.预习内容多,学生预习不全面。
初中数学课堂知识容量比较大,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多,加上盲文书每页的容量又比较小,所以盲生会经常出现预习不全面的现象。
2.预习内容难,学生读不懂。
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加深,特殊数学符号变多,盲生在预习时必然会出现读不懂的现象。
3.学习任务重,学生没有时间预习。进入初中后,课业负担加重,加上盲生做作业速度比较慢,很多盲生完成书面作业就要花很长的时间,没有再多的时间来预习。
虽然盲生预习存在一定问题,但是我们不得不说,从小学到初中,由于学习内容的加深,思维要求的提高,课堂容量的增加,许多盲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,致使成绩下降,甚至影响盲生学习的信心。为改变这种状况,我们提倡预习。新课程理念背景下,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,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。进行良好的、恰当的预习是进行课堂教学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,是提高盲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垫脚石,也将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实际构筑一座桥梁,。
二、盲生数学有效预习实施策略
古人云:“授人鱼,不如授人渔”。 陶行知也曾说:“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,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,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。”若只落实预习的时间、内容、要求,我想还是不够的,因为纸上谈兵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重视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。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,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,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“金钥匙”,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,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。所以,要想让盲生具有自学的本领,作为教师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
(一)注重预习“二异”
1.预习步骤因人而异
陶行知说:“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,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,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、浇水和培养教育,这叫‘因材施教’。”在指导盲生预习的时候我发现,学得好的学生能够在预习中总结出一定的、适合自己的步骤,在这样的步骤下将要学的重点、难点反应出来。而学得不好的学生却不知所措,无从下手。所以,我觉得预习的步骤要因人而异。学得好的学生自是不要我们烦神,而对于学得不好的学生,教师可以在课外辅导中安排适量的时间,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,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、步骤。例如:
①阅读课本第x页——y页,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摘录下来,多读几遍,看看是否理解;把不懂的地方找出并记下来(针对预习中涉及的概念)。
②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,并做一做(针对预习中关于旧知和新知的习题)。
③再一次看书,说说这节内容重点学习的什么,想想还有什么疑难之处,记下来(针对预习中掌握的知识和存在的疑问)。
课堂上的预习反馈表明:学生预习效果很好,由于学生知道可以从何处下手开始预习,并且有一定的针对性,所以大大提高了预习的效率。长此以往,完全可以把集体预习活动“置之师外”,但每课时前仍然要给这部分不会预习的学生以一定的提示,指导学生按提示,结合已掌握的基本步骤去进行预习,这样一路走下去,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预习了。
2.预习内容因材而异
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,预习的方法不相同。如:概念型教材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,比如《数据的描述》;计算型教材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,比如《整式》;几何内容则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,比如《轴对称》……
总之,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,合理地选择、运用恰当的步骤和方法预习数学,这样才能将预习发挥到最大作用。
(二)做到预习“三落实”
对于学生的预习,最初我选择让学生写数学预习日记,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预习并不够充分。首先学生找不出概念(盲文书中没有特别的标识),其次学生不能够发现例题解题过程有哪些理论支持,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为了简单方便,整个日记写得比较简单,马虎了事,对于预习的所有内容写得不够细致、不够全面。
对于学生的预习要注重讲究实效,不搞形式,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:
1.预习时间落实
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计划安排时间,不能盲目打乱学生的学习安排。学生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,比如可以安排在晚自习结束前30分钟。这样,学生的印象会深刻。
同时要注意提醒学生,对于难度较大的新课,应要求学生适当延长预习的时间,难度小的可适当减短预习的时间。
2.预习内容落实
预习的内容我们可以规定好,例如“第×章 第×节 例×”或规定页码范围。
对学生学起来吃力的内容应重点选择出来,让学生自己预习;与前面所学知识点较密切的内容,应让学生联系起来进行预习。
3.预习方法落实
学生进行预习为的是通过初步阅读,提前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(如概念、定义、公式、性质及证明方法等),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。针对新知内容,我们可以具体布置预习要求如下:
①复习、巩固有关旧知识。
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?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?
③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,并把理解不透的一定要记下来。
④对新课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,验证一下预习的效果。
⑤预习以后,还要合上书本,自己认真回顾一下预习的内容。
通过以上五步,我相信学生能够对预习的新知有高一层次的认识,即使不能够完全理解,也能够在听课时做到有的放矢,有备而来。
现代科学日新月异,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。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,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——学会自主学习,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。陶行知告诉我们:“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倘使都能自动,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。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,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。自动是自觉的行动,而不是自发的行动。自觉的行动,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。”相信,只要教师能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,学生定能学会预习,学会学习,随之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、学习效率。